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长假,全国铁路客流迎来历史性高峰,多项数据与保障措施呈现显著特点。 一、客流高峰核心数据运输周期与总量:铁路运输周期为9月29日至10月10日,共计12天,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超2.1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日均发送旅客1825万人次,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其中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单日发送旅客有望突破2100万人次,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高峰日发送量分别可达88.3万人次、超100万人次、95万人次以上。客流结构与特点:旅游流、探亲流与学生流三重叠加,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征。热门出发城市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深圳、郑州等10大城市,热门到达城市则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目的地,北京往返上海、深圳至香港、广州至武汉等线路成为出行热点。 二、重点区域运力保障各地铁路部门针对性加开列车、优化运力,重点区域保障措施突出:长三角地区:预计发送旅客4250万人次,在启用66对图定高峰线基础上,计划增开259对旅客列车,较去年增加32%。热门线路涵盖京沪、沪昆、沪宁等10余条高铁,上海至郑州东、杭州至长沙南、南京至日照等方向均有加开列车。武汉地区:预计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计划加开2582列始发列车,其中去往京津冀、长三角等方向298列,省内加开十堰、宜昌等方向列车2284列,并在沪杭温、广深等方向安排300多列动车组重联运行,加开700多列夜行高铁。北京地区:预计发送旅客1738万人次,增开石家庄、郑州、沈阳等方向列车,同时在客流高峰时段开启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快速进站厅,方便旅客快速安检检票。 三、运力与服务优化措施运力配置升级:铁路部门统筹高铁与普速铁路资源,利用新开通线路(如襄荆高铁)运能,采取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扩容。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10月9日高峰时段,在北京至粤港桂云、上海至粤港等方向加开夜间高铁及高铁动卧,同时开行跨境列车、旅游专列与银发专列。售票与服务创新:12306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动态分析客流并统筹长短途票额投放,截至9月25日已累计发售假期车票7000万张。10月1日起铁路客运全面启用电子发票,旅客可在行程结束后180日内通过12306或车站设备开具,过渡期(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纸质凭证同步停用。便民服务升级:全国铁路持续提供纸质行程信息提示单,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加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优化站内便捷换乘流线;北京、武汉等城市车站延长轨道交通运营时间、加开夜间摆渡车,畅通“最后一公里”接驳。 四、出行提示与余票信息截至9月26日,节前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间,香港往返深圳、西安往返成都等方向部分车次余票充足;节后10月6日至9日,北京往返上海、广州至南宁等方向余票相对宽松;节中各方向票源充足。铁路部门提示,未购票旅客可通过12306提交多组合候补订单,延长兑现时间以提高成功率,同时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购票,避免第三方平台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