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EPSC)和行星科学部(DPS)联席会议上,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的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找到外星人面临的诸多硬核门槛,其难度远超以往认知,以下是具体介绍: 行星条件门槛要找到外星人,首先需要存在能孕育出技术文明的行星,而这样的行星需要同时满足多种苛刻条件。特殊的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对于行星维持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它能通过碳-硅循环调节二氧化碳含量。适量的二氧化碳能支持光合作用并稳定大气,但过量则会导致温室效应或大气毒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二氧化碳会被永久固定在岩石中,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停止,而找到同时具备板块构造且能长期维持适宜二氧化碳含量的行星几率极低。适宜的大气环境:研究指出,高级生命的出现需要大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这是维持露天燃烧、实现金属冶炼和推动技术文明发展的最低门槛。同时,行星还需要有适宜的氮氧大气环境,这样的环境组合在宇宙中并不常见。足够长的宜居时长: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发现,一颗二氧化碳含量为10%的行星最多可维持生物圈42亿年;而二氧化碳含量仅为1%的行星,宜居时间将缩短至约31亿年。要演化出技术文明,需要行星有足够长的宜居时间,让生命逐步从简单进化到复杂,并发展出技术。将生物圈寿命与地球生命演化出技术文明所需的时间进行对比后发现,在银河系中,要使一个技术文明与人类文明同时存在,该文明所在行星的宜居时长必须能支撑其至少持续发展28万年,甚至可能长达数百万年。 空间距离门槛即使存在满足上述条件的行星和技术文明,其与地球之间遥远的距离也成为了找到外星人的巨大障碍。该研究显示,银河系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技术文明可能远在约33000光年之外。以目前人类的航天技术,要到达这样的距离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人类目前飞得最远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其速度约为17千米/秒,要飞行33000光年的距离,需要耗费极其漫长的时间,远超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度。此外,距离过远还导致信息传递困难,即使外星文明向地球发送信号,信号到达地球也需要数万年时间,这使得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实时通讯和联系变得难以实现。 其他不确定因素门槛除了上述明确的硬核门槛外,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了找到外星人的难度。生命起源、光合作用出现、多细胞生物演化等关键环节的发生概率尚无法量化,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外星技术文明的出现概率和数量。例如,生命起源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不知道在满足基本行星条件的情况下,生命从无到有的概率有多高;光合作用的出现也是生命演化中的关键一步,其发生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也给外星生命的存在带来了不确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