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9月贸易顺差同比下降41%,这一数据波动背后是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国内产业结构特点及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数据差异澄清、核心影响因素、后续趋势展望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数据差异与基础背景澄清不同信源披露的顺差数据存在差异,需先明确统计口径细节:核心数据对比:根据巴西工贸部10月4日数据,9月贸易顺差为53.63亿美元,同比收窄41.6%,进出口总额522.15亿美元,出口287.89亿美元(+0.3%),进口234.26亿美元(+19.9%);而巴西外贸秘书处10月7日数据显示顺差为30亿美元(十年来最低),出口305亿美元,进口276亿美元,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0.3%。差异可能源于统计时间节点(如是否含月末未清关货物)及商品归类标准不同。历史基数参考:2023年9月巴西贸易顺差达89亿美元,为1989年以来历史峰值,当时出口284亿美元(+4.4%),进口195亿美元(-17.6%),高基数效应放大了2024年的下降幅度。 二、顺差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从进出口双向变动看,顺差收窄主要由三大矛盾叠加导致:出口端:传统优势产业承压,结构性亮点有限 大宗商品出口下滑拖累整体:作为巴西出口支柱的农业和采掘业双双遇冷,9月农业出口下降12.1%,采掘业出口暴跌19.8%。尽管鲜冻牛肉出口创历史新高(31.47万吨,+25.1%),中国和墨西哥市场需求强劲,但大豆、铁矿石等核心商品受国际价格波动及供应链调整影响,出口额未能延续高增长。 对美出口遭遇关税冲击:美国自8月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导致巴西9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0.3%,逆差扩大至17.7亿美元。美国曾是巴西第二大出口市场,此次关税壁垒直接冲击机械、农产品等品类的对美输出。进口端:投资需求升温与偶然因素推高成本 工业进口需求激增:制造业进口增长18.5%,采掘业进口增长45.9%,反映国内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对设备、原材料的需求上升。此外,9月进口数据中包含一座价值24亿美元的海上石油平台,此类大额资本品进口短期内显著压缩了顺差空间。 消费品与中间品进口复苏:随着巴西国内经济逐步回暖,农业进口增长18.9%,食品、饲料等民生类商品进口增加,同时制造业生产扩张带动零部件进口需求上升。 三、后续趋势与政策应对展望短期顺差压力或持续,但结构性调整仍有缓冲空间:风险与挑战:若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巴西对美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若继续波动,将影响农业和采掘业出口收益。此外,国内制造业进口依赖度上升可能加剧贸易收支脆弱性。潜在支撑因素: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初显,除中国、墨西哥外,巴西正拓展东南亚、非洲市场,以对冲单一市场风险;制造业出口增长16.8%,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若能持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有望改善贸易结构。政策动向:巴西总统卢拉已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协商,未来若达成关税减免协议,将缓解对美出口压力。同时,巴西可能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通过签订自贸协定、推动本币结算等方式稳定外贸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