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在2025年秋季投资峰会上明确提出,四季度市场将从估值修复转向业绩兑现,这一判断基于宏观流动性环境、市场结构变化及企业盈利周期的综合分析。以下是其核心观点及逻辑展开: 一、宏观与流动性环境:政策延续性支撑业绩验证1. 财政政策保持多样性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指出,2025年国内财政政策的丰富性超预期,后续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延续稳增长基调。例如,基建投资、消费补贴等政策的持续落地,将为企业营收提供稳定支撑。此外,“十五五”规划布局(如科技、绿色经济)可能在四季度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相关行业业绩兑现。2. 流动性宽松格局明确 四季度国内流动性预计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发力形成合力。张继强(华泰证券固收首席)认为,当前股债性价比略有收敛,但债市受冲击有限,股市若延续震荡上行,板块业绩分化将成为关键。例如,科技、消费等景气度回升的行业可能率先受益于流动性传导。 二、市场逻辑切换:从情绪驱动到基本面验证1. 估值修复接近尾声,业绩成为胜负手 华泰证券策略团队认为,A股在经历上半年政策驱动的估值修复后,四季度需转向盈利驱动。何康(策略首席)指出,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但基本面仍在磨底,预计ROE拐点将在四季度出现,推动市场从“信心提振”转向“盈利验证”。例如,2025年上半年华泰证券净利润达75.5亿元(同比+12%),显示头部券商自身业绩具备韧性。2. 板块分化加剧,聚焦盈利确定性 张继强强调,若股市上涨斜率陡峭,需警惕中期波动风险;若震荡上行,则板块机会将主导收益。华泰证券建议关注两类机会: 高景气赛道:如AI、半导体、创新药等,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驱动盈利增长。例如,英伟达Blackwell架构的快速放量(四季度销售额超110亿美元),印证科技产业链的业绩弹性。 消费左侧布局:当前市场对消费的认知多为“低位补涨”,但华泰证券认为其隐含“经营周期见底、高股息、外资回流”等长期逻辑,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家电等细分领域。 三、行业与策略:科技+消费双主线,兼顾防御1. 科技:AI与国产替代的业绩兑现 AI算力与应用:全球AI推理需求爆发(如OpenAI的O3、DeepSeek R1),英伟达Blackwell架构推动算力成本下降20倍,利好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光模块)。华泰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国内厂商份额有望提升至15%。 半导体设备:政策支持下,国产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的国产化率加速提升,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企业Q3订单同比增长超50%。2. 消费:政策刺激与复苏预期共振 可选消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Q4达38%),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车企盈利有望环比改善。 必选消费:CPI回升(预计Q4同比+1.8%)与居民收入增长(2024年可支配收入+5.3%)支撑食品饮料需求,茅台、伊利等龙头企业Q3毛利率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3. 防御配置:高股息与金融 银行与保险:经济复苏预期下,银行净息差压力缓解(预计Q4收窄至1.95%),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机构重仓股股息率超5%,具备防御价值。 公用事业: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企业现金流稳定,分红率维持在70%以上。 四、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1. 外部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美国大选后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冲击全球供应链,需警惕出口依赖型行业(如电子、机械)业绩下修。 2. 内部风险:地产销售疲软(2024年投资同比-10.6%)可能拖累建材、家电需求,建议规避高杠杆房企。 3. 操作建议:华泰证券建议均衡配置,科技与消费仓位占比60%,金融与公用事业占比40%,并预留20%仓位应对波动。同时,关注四季度财报披露期(10月-11月)的业绩预告,动态调整持仓。 五、长期视角:中国资产重估仍在途中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指出,全球资产配置正从“单一美元依赖”转向“多元分散”,中国资产(尤其是股权)因政策支持、科技突破和消费升级,长期重估趋势明确。例如,2025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超3000亿元,显示外资对中国核心资产的信心。结论:华泰证券认为,四季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建议聚焦科技(AI、半导体)与消费(食品饮料、家电)两大主线,兼顾高股息防御板块。投资者需紧密跟踪企业财报数据,动态调整持仓结构,以应对市场分化与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