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债、英债、日债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跌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各国债务问题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具体情况如下:美债暴跌原因及影响:美国国债规模近年急剧扩张,截至2024年末,美债规模占美国GDP比重高达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特朗普第二任期推行“对外加征关税+对内财政紧缩+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加剧了美国债务结构失衡,加速信用透支进程。如2025年4月2日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72小时内飙升40个基点。同时,美国面临“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5年8月至9月间,美国财政部将面临债务上限违约风险,这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信用体系的可持续性产生质疑。英债暴跌原因及影响:英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英债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地时间7月2日,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在议会回应政府财政缺口质询时情绪失控,引发市场对其可能辞职的猜测,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英镑下跌。虽然后续首相斯塔默出面力挺,缓解了市场紧张情绪,但这一事件反映出英国财政政策的不稳定,投资者对其国债的信心受到影响。日债暴跌原因及影响:日本长期以来面临着巨额债务问题,其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60%,在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近期日本议员计划在参议院选举前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增加政府借款,而日本央行却在试图减少债券购买量,这引发了市场对期限溢价的担忧。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自4月初以来已上涨了多个基点,进一步偏离了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美债、英债、日债的暴跌,让市场参与者开始重新审视各国债务问题。前国际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rooks认为,新冠疫情前十年的低通胀和低利率环境,助长了“赤字无所谓”的假象,导致疫情期间和之后赤字过高,如今正为长期收益率上升付出代价。投资者也逐渐形成共识,若世界债务继续恶化,增长动力更加脆弱,持有债券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就应该上升。对于各国政府而言,需要重新审视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与控制债务之间寻找平衡;对于投资者来说,则要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调整投资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