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这是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重要货币政策调整,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货币信贷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25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科技贷款、绿色贷款等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融资成本降低:2025年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为3.1%,比上年同期分别低约40个基点和25个基点。支持重点领域: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顶层制度安排,统一统计制度,强化考核评价,聚焦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