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媒体近期关于对华贸易争端导致本国粮农陷入危机的报道,反映了中加经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挑战。这一情况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客观分析:
贸易争端背景
自2018年以来,中加关系因孟晚舟事件等政治因素持续紧张,导致双边经贸合作受到波及。中国作为加拿大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21年占加农产品出口15%),其进口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加农业生产者。例如,中国曾暂停部分加油菜籽企业出口资质,并对大豆、猪肉等实施阶段性限制。
具体行业影响
油菜籽:加拿大40%的油菜籽原本出口中国,2019年出口额骤降45%,农民被迫转种小麦等作物,引发供应过剩。
大豆:2022年加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减少28%,库存积压导致价格下跌1520%。
肉类:2020年中国暂停两家加猪肉企业许可,影响约8亿加元贸易额。
农民困境的真实性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022年 Prairie三省(主产区)农场净收入下降12%,农业债务增长9%。部分农民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尤其是年轻农场主。
加方政策应对
联邦政府推出"农业稳定计划"(ASP)提供补贴,但被批覆盖范围有限。西部省份尝试开拓东南亚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市场规模。
深层矛盾
加国内存在两种声音:农业团体呼吁改善对华关系(如加拿大谷物协会),而部分政客主张"供应链去风险化"。实际执行中,加政府面临美加墨协定(USMCA)与对华经贸的平衡难题。
中方立场与市场规律
中国海关始终强调进口限制基于检疫合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加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回升11%,显示市场弹性,但未恢复至争端前水平。
展望:
解决该问题需双方技术层面加强检疫合作,减少政治因素干扰。加拿大若希望稳定农业出口,需在食品安全标准与中国要求间寻求更务实对接,而非单纯归咎于"贸易争端"。中长期看,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加生产者需同步提升产品多样性与质量竞争力。
|
|